「像是嫉妒的一方和被日本主子收買的告密者,他們都是賽夏族人。」
鳥居龍藏説。
「看來,我們日本政府確實是很驚訝日阿拐集結南莊,鹿場口蕃社生蕃好友太祿和其他蕃人、漢人等數百人來反抗政府,使得原本沒有要打架的我日本政府,將計就計攻擊後,外加和談,在和談歸順式之中殺了漢人及蕃人,但領頭的日阿拐趁機會逃走。」
伊能嘉矩説。
「原來如此。可見絲大尾看日阿拐不爽,才將自己的土地讓給日本企業,而張有淮知道日阿拐逃跑後的下落,也是因為嫉妒日阿拐,所以才會帶我們去捉他,對吧?」
鳥居龍藏説。
説到日阿拐——
樹稍傳來啁啾的鳥鳴,竹子窗戶間縫中伸進來一束yAn光,光的熱度像抓住手臂般的掌心,就是掌心一樣的熱度,迫使日阿拐察覺到早晨的到來,走頭無路的日阿拐仰望窗外的天空……這樣的日子似乎不太長久,日阿拐仍然利用所剩下無幾的積蓄,在泰雅族鹿場馬凹社耕種,打算過一天算一天,而平常和他往來的泰雅族朋友,不忘在最艱難的時刻,陪他渡過,總是會獵幾只山豬、山羌,同桌共聚,這樣的朋友,這樣的聚餐,讓日阿拐的心情可以平靜一點。
警察以咄咄b人的態勢,向日阿拐在南莊的親戚不時打聽,親戚也只好集結泰雅族的朋友走向復仇的領域,原本就嫉妒在心的少數賽夏族十八兒社或是絲大尾和張有淮,巴不得快快捉到日阿拐。
滿心覺得教育能改變心態,理想完美的伊能嘉矩,雖然受命捉拿日阿拐,在伊凡養子從漢式辮發轉念而剃去辮發,不想被舊思維困住行為的伊凡,作出這樣的舉動後,卻讓伊能嘉矩淚水為他奪眶而出,伊凡是經過一番思考沉淀的,像劉銘傳這般清朝官員,説什麼會帶來村里的改變,卻是擄走少年的自己,在漢人家中寄居生活,在不幸中的大幸是接受伊能嘉矩的現代化教育,進而追隨伊能嘉矩,是伊能嘉矩改變了伊凡,也是伊凡改變了伊能嘉矩,讓同溫層之間才懂的語言,田代安定、鳥居龍藏懂了伊能嘉矩必須重新定義,轉為救出日阿拐才是教育戰勝鎮壓最好的選擇。
內容未完,下一頁繼續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