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通話下來,地藏王菩薩也并未幫助謝必安解決困惑,謝必安不敢再糾纏不休,只匆匆告辭。
見謝必安回來,范無咎便匆匆詢問秦嶼投胎去了何處。因深知八爺秉性,謝必安不敢將實情透露,恐生變故,故隨意為秦嶼編了個去除,范無咎也并未懷疑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有道是,浮生乃一場大夢。但鄭離這場夢,未免有些過于曲折。
權(quán)勢滔天的鄭家,獨子鄭澤藻娶了王家名動京城的小姐。夫妻二人婚后琴瑟和鳴,恩愛有加。成親一年,王家小姐便身懷六甲,本就和美的一家,更是幸福美滿。
然而,孩子尚未出世,鄭家便因同僚牽連獲罪,鄭老爺被斬首,鄭家被抄,全家皆貶為庶人,舉家還鄉(xiāng)。王家小姐因此事動了胎氣,難產(chǎn)而亡,只留下了一男嬰,這便是鄭離。
王家小姐死后,鄭澤藻續(xù)弦另娶吳氏。
出身顯貴的鄭澤藻難以接受家道變故的事實,終日沉溺酒色,不思進取。
鄭離就在生父打罵、繼母嘲諷、家境拮據(jù)的環(huán)境之下長大。他的童年,充斥著抽打在身上的竹枝、冷若寒鐵的布衾以及滿屋熏人的酒氣。
十歲那年,鄭離親眼看著喝得爛醉的父親邁著他虛浮的步伐,一步步地走向河里。鄭離摸著他身上剛剛結(jié)疤的傷痕沒有說話,冷眼看著父親走向黃泉。父親死后,吳氏離開了家,那間漏雨的茅屋,從此只剩了鄭離一人。
鄭離靠路邊討飯為生,縱然上頓不接下頓,他還是不甘心一生都在底層,總是偷偷跑到私塾門口聽先生講課。寒暑往復(fù),私塾的先生發(fā)現(xiàn)了鄭離乃是可造之材,愿意讓鄭離進入私塾聽課,甚至資助鄭聞參加了科舉。鄭離一舉過了鄉(xiāng)試,并準(zhǔn)備進京趕考。
內(nèi)容未完,下一頁繼續(xù)閱讀